上市公司造假听着离普通人很远,但实际上,它的影响却无处不在。最近有一家企业的黑料被翻了出来,简直让人瞠目结舌。五年时间,虚增收入600多亿,虚增利润180多亿,募集了上百亿的资金,却只被罚了17亿!更离谱的是,这还不只是单一公司造假,而是一整个集团的系统性造假。假账、假利润、假资金,连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都高达上百亿。这种操作下的股市,别说能让股民赚钱,简直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收割游戏。
【事件经过】
事情要从东旭集团这家公司说起。作为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,他们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——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。表面上看,这两家公司业务稳定,财报漂亮,吸引了大批投资者。但这一切的背后,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财务造假。
先说2017年。那一年,东旭光电正在进行股票发行。然而,按照监管的要求,这家公司其实根本不符合发行条件。但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?硬生生通过欺骗手段,骗取了发行的核准,成功募集了75.65亿元。接着是2018年,东旭集团又玩了一出类似的把戏,这次是发行公司债券。结果呢?再一次通过造假,骗取核准,募集了35亿元。这两笔操作东旭集团总共从资本市场拿走了超过110亿元的资金。
东旭集团的“表演”可不止这些。他们在上市之前,就已经开始了各种惊人的财务造假。2015年到2019年这五年间,东旭集团的账面上“凭空”多出来的收入高达478.25亿元,利润也“变戏法”一样多了130.01亿元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在账上虚增了447.9亿元的货币资金。这是什么概念?就是账面上显示公司有很多钱,但实际上一分钱都没有。
东旭光电也没闲着。这家公司同样在五年内虚增了167.6亿元的收入和56.27亿元的利润。两家公司加在一起,五年时间虚增了654.85亿元的收入和186.28亿元的利润。这种造假的规模,已经不是一般的财务“修饰”了,简直就是把账本直接当成了“创作工具”。
更令人无语的是,这些虚增的收入和利润并不是为了让公司更好地发展,而是为了骗钱。根据监管部门的调查,东旭集团通过各种手段,从上市公司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手里挪用了169.59亿元的货币资金。而这些钱,至今仍然没有归还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么大规模的财务造假,是怎么能瞒天过海的呢?一家上市公司要经历审计、监管、保荐商的多重环节,按理说,这么大的问题应该早就被发现了吧?但现实是,这些环节全部“失灵”了。审计事务所、会计事务所、保荐商,一个个都成了摆设,甚至可以说他们和东旭集团“穿了一条裤子”。
这还没完。东旭集团不仅在上市前造假,上市后也没闲着。他们通过高位减持股票赚了一大笔钱,然后还继续用各种手段“玩资金”。当一切都瞒不下去了,他们也早就想好了退路。直接退市,把之前骗来的钱拿出一小部分交罚款,剩下的都装进自己的腰包。最终的结果呢?东旭集团被罚了17亿元。这看似是天价罚款,但和他们骗来的上百亿相比,简直就是九牛一毛。
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这种造假居然基本没有刑事后果。普通人诈骗几千块钱都可能被判刑,而东旭集团骗了上百亿,却没有任何人因此坐牢。难怪有人说,这种操作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。
从东旭集团的这场造假风波中,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事实:有些上市公司根本不是为了做实业,而是为了圈钱。只要有机会,他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包装自己,吸引投资者,再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。至于股民的利益?对不起,这些人根本不在乎。
东旭集团的造假事件,让我们看清了资本市场的一个现实:当监管不严格,处罚太轻的时候,造假就会成为一种常态。而这种常态,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,也让整个市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。
网友们对东旭集团这件事的评论,那真是五花八门,槽点一个比一个狠。有人说,这家公司是真的“魔法师”,账本都能变出钱来,堪称国内财务界的“哈利·波特”。也有人调侃:“什么叫上市公司?上市就是为了圈钱,公司就是为了糊弄人,懂了吧?”这一句话,算是把他们的操作得明明白白。
还有人直接开怼:“我打工一个月就几千块,连个加班费都不敢多算,怕被老板找茬。这些人倒好,虚增几百个亿,连个毛事儿都没有!要不我也去学学怎么‘虚增’收入吧,反正罚款也不多。”这种酸酸的语气,听着让人哭笑不得,但背后却满是无奈。
当然也不乏直接开炮的:“这不就是明抢吗?骗了上百亿,罚个十几亿就当交学费了。关键是,这学费交完,还能继续玩。普通人要是敢骗个几万块,早就直接进去了,哪像他们还能拍拍屁股走人,真是人比人气死人!”
有网友甚至用段子了东旭集团的套路:“东旭:‘我们要上市了!’股民:‘支持支持!’东旭:‘我们虚增收入了!’股民:‘没事没事,继续支持!’东旭:‘我们要退市了!’股民:‘???我们的钱呢?’东旭:‘哦,花了。’”这段话看似搞笑,但其实说出了投资者的心酸。
还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吐槽:“这些公司造假,审计师和监管部门真是眼神不好。是不是瞪着大眼睛看不见?还是说,他们被东旭的‘魔法’也迷住了?”这话讽刺得够直接,但道出了很多人的共同疑问。
更有愤愤不平的网友直言:“按这种罚款力度,造假公司就是在教后面的企业怎么赚钱:‘快来学我啊,骗点钱,退市交点罚款,剩下的全是你自己的,稳赚不赔!’”这话虽然夸张,但确实说中了问题的核心。
看到这些评论,能感受到大家的愤怒和无奈。毕竟投资是老百姓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,谁都不想一不小心就被人为操作的假账给坑了。有人甚至更直接地表示:“那些高管早就移民国外了吧?钱捞够了,拍拍屁股走人,留下我们这些人傻傻地交学费。真是玩得漂亮!”
还有网友语气幽默,但句句扎心:“资本市场真是个好地方。你别说,这些人还挺‘聪明’,比我们普通人会‘赚钱’多了。我就想问一句,敢不敢让他们也尝尝普通人诈骗几千块被判刑的滋味?”
也有人说得比较佛系:“这年头,股市就是个大赌场。你进去的时候就要想清楚,自己是来赚钱的,还是来交学费的。反正我已经看开了,股市不翻身,上市公司不翻脸,这都是常规操作了。”
看完这些评论,你会发现,大家的态度虽然各有不同,但有一点是相通的:对这种造假行为,真的忍无可忍了。毕竟,普通人兢兢业业工作,一点点攒下来的钱,却被人用这种手段轻松拿走了,谁心里能服气?
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?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。